学习的内容,不外两类:一类是随时代一起变化的东西;一类是超越时代而不变的东西。然而最根本最重要的只有一项——学会学习。
"自主探究"式学习,重在启发引导,从预设的性情境中,鼓励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,提出问题,并从不同的视角,不同的思维方式,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。
探究式学习,首先是对老师自身的一个挑战,如自身知识的储备、对探究方法的把握、对探究问题的确定以及具体教学中的驾驭能力等。所以,首先为人师者,要以教学方式的进化,来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进步,激活学生的思维,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。使学习充满探究的乐趣,让学生从学会学习到乐于学习,从而为未来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。
灵儿正在用搭积木的方式来研究、体会王羲之的结字造型
“师傳”的主要作用在于启发诱导,为“徒弟”搭建发现、探究的平台。在探究学习中,小徒灵儿的学习能力经常出乎我的预料——他能够发现、找出很多的信息和问题,以至于让我这“师傅”始料不及。
灵儿学习书法近二年,近期半年多时间一直注重在草书方面的尝试。今天开始转向行书的学习。灵儿第一次尝试临写兰亭序,能有爽利、细致的用笔,很出我意想。
灵儿的这些表现,使得我对有关稳和变、整和零等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:
1,自然生成的点画,才能亲切生动。
二年来的书法学习,灵儿没有走通行的从楷书入手的路线。所以没有涉及永字八法、楷书结构。我一直认为这些细小的讲究,象建筑的内部装饰一样,是随大局的出发最后自动生成的部份。楷书是最后生成的字体,书法史本身也说明了这一点。从灵儿第一次尝试临写的兰亭序可以看出,其基本的点、勾、撇、捺、转折已经生成。这些自然生成的点画,比机械摹仿得来的点画,自然就亲切生动。没有生硬呆板、拼装杂凑的弊端。(笔迹学认为,常人和自具风貌的书法家都具备笔迹的意义----“书为心画”。)
2,稳与变既是相对的,更是递进的。
能稳未必能变;能变必定能稳(前人也有“不工者,工之极也”的说法)。草书大家都能工楷。反之,能工楷而不能草书者大有人在。这在篆刻等其他门类也大致如此。所以,能变化字型的灵儿,把字写工稳些就自然不难。并且稳中有活,也比摹仿照搬得来的字型,自然就亲切生动。没有机械生硬、拼装杂凑的弊端。
灵儿随手写了几个平稳字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