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说“以正治国,以奇用兵”。同理,篆刻治印,亦须气象正,刀笔奇。如果只知守正,不能用奇,而循规蹈矩,不越雷池,则难见新理异态、意外神趣。
近作朱白二方《柳暗花明》,朱文“明”字使左右与常规反向,白文“花”字也与常规反向。然“明”字之常规反向,能得左右相向、上下回互之势;“花”字最上一笔反向得避实就虚之势,其最下一笔反向,使“花”“明”二字得上下回互之势,且与下方“明”字避实就虚的同时,与“月”部的起笔对接成趣。
入印用字,如果只是照搬字典,即使个个正确,必落教条。当然,如果能够了解文字学,熟悉金石文字,则每能变化出别致妙趣而又不至离谱。总之,妙在变与不变、造与不造间。
篆刻自明清后进入艺术自觉时期。其起步之初,必先摸索用字,考量规矩,故金石学家、文字学家、考古学家等能一时用其学术之长。但学术与艺术,毕竟有所不同,艺术重写意达情,学术尚规范有据。如若艺术处处规行矩步,学术时时臆想虚构,则艺术学术二亡矣。
没有胆量,不能用奇;不通道理,则隋怪异。设若地理专家、植物学者对山水画、花卉画百般质难,岂非误用聪明?故初涉此道者不可不察。
“明”字之与常规反向,能得左右相向、上下回互之势
原印面2*4公分
“花”字最上一笔反向得避实就虚之势,其最下一笔反向,使“花”“明”二字得上下回互之势,
且与下方“明”字避实就虚的同时,与“月”部的起笔对接成趣。
评论